海淀区政府   | 中关村管委会 移动版

当前位置:首页>园区动态>媒体报道>科技产业

海淀报 向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阔步前进

发文时间:2018-01-12        信息来源:海淀报

【字体:

打印本页

  2017年,海淀区牢牢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立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的功能定位,围绕“四个聚焦”做好规划、加强服务、创新政策、促进成果转化,全力以赴推进创新生态提升和新型城市形态构建,努力将内生动力最强的优势充分释放出来,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向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和科技创新策源地阔步前进。

  数说经济数据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有新

  预计2017年海淀园总收入超过2万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占示范区的40%

  海淀园地均产出率约108.6亿元/平方公里,劳均产出率约178.1万元/人

  1-11月,海淀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71亿元,同比增长15.4%,高于全市11个百分点

  创新投入产出持续提升

  1-11月,海淀园企业内部研发经费790亿元,同比增长18.7%,内部研发强度4.7,占示范区比重55%

  海淀区新增国家和市级科技创新平台84个

  海淀区专利申请量6.3万件,占北京市的37%

  23家驻区单位荣获第四届北京发明专利奖,占获奖总数近60%

  专利授权量3.3万件,占北京市的34.8%

  获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金奖2项

  预计全年,海淀区技术市场成交总额达到1620亿元,占全市40%

  新经济活力不断涌现

  海淀区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约9000家,同比增长约19.1%

  独角兽企业数量达37家,占全国四分之一,总估值近1500亿美元

  海淀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中,符合新经济特征企业占比高达73%,新经济企业总收入占到园区纳统企业总收入的76%,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3%

  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中关村科学城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创新要素和空间优化拓展。

  组建专项办。按照“一处七办”架构,由海淀区政府、中关村管委会牵头组建中关村科学城专项办,市区各部门共同参与。

  形成工作专班。园区设立中关村科学城工作组,负责统筹协调园区中关村科学城科技创新工作。

  重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中关村科学城37项重点任务(项目)取得良好成效,2018年42个重点任务(项目)基本确定。

  中关村科学城发展提升规划编制工作取得初步成果。完成百余家创新主体调研工作。

  优化布局创新链

  紧抓创新链优化布局,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拓展基础前沿和应用技术研究新布局

  积极承接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国家实验室建设。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北京大数据研究院正式成立。

  中国科技大学“1+2”平台与国科量子“星地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北京管控枢纽”建设完成。

  推动网络空间安全国家实验室筹建。

  北京精准医疗与健康研究院已与四位诺奖获得者签约,分别设立研究中心;加快解放军总医院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中关村新材料前沿技术研究所、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中科大北京研究院、石墨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平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取得新成效

  与中科院北京分院达成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科研资源体系及平台建设、综合性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科技金融布局及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五个方面开展一揽子、全方位合作。

  中科海淀科技创新综合体首个项目已启动建设;围绕信工所、自动化所、微生物所等研究所共同谋划布局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清华大学的量子点光谱芯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中科院的首台万瓦级氢氦低温制冷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进军国际市场。铁科院建设全国首个城轨检验验证平台取得有效进展。

  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联合多所国际高校,系统开展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精尖技术研究,建成柔性电子、先进材料、先进制造、水处理技术、能源材料与系统等5个国际协同创新实验室。协同院在硅谷、香港设立分院,实现92个项目成果转移转化,吸引社会总投入近12亿元。

  推动空间优化拓展

  推动空间优化拓展,深入释放创新发展空间。

  中关村大街沿线改造提升取得阶段性成果。

  建设中以、中加创新中心和京港澳青年创新中心。

  智能制造创新中心-金隅智造工场、小米科技园、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中关村生命园三期、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园等取得积极进展。

  中关村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逐步深入,初步探索军民融合“海淀模式”。

  有序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

  中关村大街沿线存量空间腾退36.2万平米 完成20万平米改造空间的创新要素导入工作

  调整退出16家一般制造业企业

  清理整治2775家区级“散乱污”企业,为转型升级释放新空间

  2018年发展规划

  2018年,园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以纪念改革开放与中关村发展40年为契机,聚焦推进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着力实施空间资源优化工程、加力实施海豹企业培育工程、潜心实施精准服务强基工程、全力实施品牌形象提升工程、大力实施改革创新引领工程等“五大工程”,不断提升核心区原始创新能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增强辐射带动力,努力把中关村核心区打造成科学家、发明家、创业者的天堂,为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贡献海淀力量。力争2018年实现园区总收入同比增长10%。

  1 着力实施空间资源优化工程,统筹推进中关村科学城建设;

  2 加力实施海豹企业培育工程,强化区域原始创新能力;

  3 潜心实施服务强基工程,打造创新创业生态沃土;

  4 全力实施品牌形象提升工程,促进企业国际化布局;

  5 大力实施改革创新引领工程,激发创新新活力。